君子病無能焉,不病人之不己知也。

2012年7月10日 星期二

及時護頸


連小學生都要上網做功課的年代,電腦已成為香港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相信大部分在辦工室工作的打工仔,每天都有6至8小時使用電腦,下班回家又會到社交網站與朋友聯繫,有的更甚至連乘車時也用手機回覆電郵。長期使用電腦及低頭工作,極容易導至頸肩部肌肉勞損,引起疼痛或頭暈等症狀,若不及時處理,就會形成頸椎病。

人體共有7個頸椎,8對頸神經分別從兩個頸椎之間的椎間孔穿出,脊髓通過椎孔下達至胸椎及腰椎,頸椎左右各有一條椎動脈為腦部供應血液。長期的慢性勞損及年紀漸長,會令頸部周圍軟組織包括椎間盤及韌帶等出現退化,脊柱的穩定性下降;如神經、血管受壓迫,會產生症狀。頸椎病可分為以下類型:

頸型頸椎病
此類型是頸椎病病情最輕的一種,常見有頭痛或後枕部疼痛、頸部肌肉僵硬等症狀,通常經過休息後疼痛可得到紓緩。

神經根型頸椎病
如頸神經根受壓,會出現頭痛、頸肩痛、頸部僵硬、活動受到限制,或出現一側或兩側肩部、手臂或手指放射痛,嚴重者更可見手指麻木、上肢冷,無力等症狀。

脊髓型頸椎病
若脊髓受壓,視乎壓迫的程度和位置,可出現上肢或下肢麻木、痠軟無力,甚至可出現不全完癱瘓如走路不穩及運動障礙等症狀。

椎動脈型頸椎病
當椎動脈受壓,腦部血液供應不足就會出現頭暈、惡心嘔吐、突然暈倒、耳鳴、視物不清等症狀,這些症狀多數會因頭部轉動或側彎時出現和加重。

交感神經型頸椎病
此類型會因交感神經受到刺激而出現後枕部痛、頭重頭暈、心慌胸悶、四肢冰冷或手足心發熱等症狀。

混合型頸椎病
以上各類型同時出現兩種或以上的,即可稱為混合型頸椎病。

頸部保健
預防勝於治療,平時應由日常生活做起,做好頸部保健。如注意日常工作姿勢,保持正確的睡姿、挑選合適的枕頭及做足夠的頸部運動以增強頸椎穩定性,都是非常重要。以上各類型頸椎病,除了頸形頸椎病病情較輕外,其他類型症狀都比較嚴重,建議及早治療,常用的中醫治療方法有針灸、推拿及正骨復位手法。在治療的過程中,患者的配合對治療成效佔很大的作用。

頸部保健操
現介紹一套頸部保健操,可供辦工室一族自行練習。這套練習包括頭部前屈、後伸、左右轉、左右側屈及旋轉打圈等方向的運動。

前屈後伸運動
坐位,腰背挺直。頭部緩慢地用力後仰至頸前有牽扯感覺,停留5秒,還原到準備位置;然後向前低頭至後頸有牽扯感覺,停留5秒,還原到準備位置為1次。15次為1組,每日練習2組。

側屈運動
坐位,腰背挺直。頭部緩慢地用力向一側彎至頸部對側牽扯感覺,停留5秒,還原到準備位置;然後向另一側彎,停留5秒,還原到準備位置為1次。15次為1組,每日練習2組。
左右轉動運動
坐位,腰背挺直。頭部緩慢地盡力向一側轉動,停留5秒,還原到準備位置;然後向另一側轉動,停留5秒,還原到準備位置為1次。15次為1組,每日練習2組。
旋轉打圈運動
坐位,腰背挺直。頭緩慢地順時針打圈1周再逆時針1周為1次,15次為1組,每日練習2組。

注意事項
‧動作練習時必須注意要平穩緩慢,以不引起疼痛為度,切勿強行活動或急促用力。
‧若能在頭部活動到最大幅度時,在該位置上稍停片刻,除了能使短縮的肌肉和韌帶受到充分的牽拉,也能通過肌肉靜力性的收縮,達到鍛鍊肌肉的力量的效果,以增加頸椎的穩定性。
‧50歲以上的頸椎病患者,不建議作頭頸旋轉打圈動作,以免加重椎間盤的損傷。如有任何疑問,請向註冊中醫師查詢。

撰文:
盧肇聯,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—佳安家(秦石)綜合護老中心中醫服務註冊中醫師。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是一所非牟利機構,30多年來透過中醫、西醫、牙醫診所等服務和教育,協助市民提升健康水平,實踐「健康生活化,生活健康化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