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子病無能焉,不病人之不己知也。

2012年7月10日 星期二

Sportsoho 四款仲夏食療




四款仲夏食療


夏季快到了,男男女女都希望以最佳狀態示人。男的希望有六塊腹肌,女的想擁有小蠻腰,穿上比堅尼跟夏日陽光玩遊戲。在剛過去的冬天,每晚為求飽暖的感覺,都不自覺地吃多了。日子有「功」,個個都吃得「肚滿腸肥」,「豬腩肉」已經靜悄悄地隠藏在厚厚的外套之下。天氣一天一天回暖,身上的衣服一日比一日少,似乎再難以遮掩了。看來是時候「扚起心肝」做運動,找回失落已久的線條美。古人皆知春夏兩季是睡眠的好時候,所以有「春眠不覺曉,處處聞啼鳥」和「春天不是讀書天,夏日炎炎正好眠」的說法。現在正處於春末夏初的時間,春雨綿綿,夏日炎炎,人總覺四肢無力,又如何有心情做運動呢?既然如此,我們就在積極運動之前,先吃吧。


春雨綿綿
根據中國曆法,春天指由立春當日到立夏之前的一段時間。《黃帝內經》《素問‧四氣調神大論》指出「春三月,此謂發陳。天地俱生,萬物以榮。」意思是春天時自然界充滿生機,萬物皆在生長的階段,就好像樹木正在生出嫰綠的幼芽一樣。同樣地,人體這時的狀態亦順應着自然規律,體內陽氣向外舒展,身體機能較冬天時旺盛,消耗的能量增加,在營養物質相對不足的情況下,整個人就較容易疲倦。


在五行學說之中,春季屬木,與肝臟相應,春天時肝臟功能旺盛。從中醫的角度來看,肝臟(木)太過旺盛時就會尅伐脾臟(土)。脾胃受到尅制之後,加上春天天氣潮濕,容易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,令人即使面對美食都無動於衷。食量少了,吸收又少了,就自然容易會有疲倦、手腳重、四肢無力的感覺。力使不出來,又怎去發揮每個運動細胞的潛能呢?所以春天時我們應該著重保護脾胃。而中醫對食物味道的分類之中,酸味是歸肝的,甘味是歸脾的。因此,《攝生消息論》一書中有「當春之時,食味宜減酸增甘,以養脾氣。」的說法。


夏日炎炎
夏天是從立夏當日到立秋之前的一段時間。《素問‧四氣調神大論》所說「夏三月,此謂蕃秀。天地氣交,萬物華實。」夏季陽氣旺盛,為萬物成長的最好時候。中醫認為,夏天屬於火,與心臟相應。夏季時火旺,心臟(火)太過旺盛會尅制肺臟(金)。為免這種情況出現,《素問‧藏氣法時論》說:「心苦緩,急食酸以收之」,故夏天宜多食酸味之品,例如酸梅湯之類。


夏季陽光普照,是做戶外活動的好時機,但必須注意的是,夏季氣候炎熱,體質虛弱的人容易會因為疲勞過度和出汗過多,使身體失去大量津液(水分和電解質等),而人體的正氣亦跟隨汗液外泄。人的正氣和津液減少了,會出現昏昏欲睡、口乾想喝水、胃口欠佳、心煩和急躁等症狀。香港夏天濕度偏高,運動時散熱不夠快,或補充水分不足,就會容易出現作嘔、心跳、昏迷等中暑的情況,嚴重的更可致命。請大家謹記在做戶外運動時,必須要定時補充足夠水分。


夏天以暑為主氣,而暑氣容易兼夾濕氣侵襲身體。濕氣容易影響脾胃,使脾胃消化能力減弱,令人總有飽飽滯滯的感覺,這就是一般人所講「濕滯」的意思。很多人都喜歡在炎熱的天氣飲大量的冰凍飲料和食物,例如紅豆冰、雪糕等,其實大量的寒氣會傷害脾胃之陽氣,令人容易嘔吐和腹瀉。所以緊記夏天飲食宜清淡,不要過量食用肥膩(濕)、煎炸(熱)和生冷(寒)的食物。


食療
了解了中醫對春夏兩季看法,以及兩季飲食保健的原則之後,以下為大家介紹幾款簡單食療,希望能幫大家減輕疲倦的感覺,重新投入定時運動的健康生活:


(一)冬瓜薏米田雞湯〈三至四人分量〉:
材料:冬瓜一斤,薏米一兩,田雞三隻,鹽適量,生薑及油少量。
製法:冬瓜先洗淨,用刷擦乾淨冬瓜皮,去核,切塊備用;薏米洗淨,備用;田雞去皮、頭和爪,開肚去腸臟洗淨,切開。然後燒紅鑊,加油及薑片,將田雞炒至香氣溢出,再另外用水沖去油腥,備用;將上述備用材料,放入煲內,加入適量清水,煲滾後改用文火煲一小時,以少許鹽調味,即可飲用。
功效:清熱袪濕,健脾益胃。
註釋:冬瓜性涼味甘,有清熱解毒,利水化痰的功效;薏米性味甘涼,有健脾利濕、補肺清熱的功效,可治療水腫和泄瀉;田雞味甘性涼,能補虛健脾,解毒利水。


(二)涼瓜黃豆瘦肉湯〈三至四人分量〉:
材料:涼瓜兩個,黃豆一兩,豬瘦肉或豬骨適量,鹽適量。
製法:涼瓜去核洗淨,切塊備用;黃豆洗淨,備用;豬瘦肉或豬骨洗淨汆水,備用;將上述備用材料,放入煲內,加入適量清水,煲滾後改用文火煲一個半小時,以少許鹽調味,即可飲用。
功效:清暑解毒,袪濕健脾。
註釋:苦瓜性涼味甘,有清暑解毒明目的功效;黃豆性平味甘,有健脾寬中,益氣的功效。


(三)竹蔗馬蹄蘿蔔飲*
材料:甘蔗一斤,紅蘿蔔半斤,馬蹄半斤,鮮茅根五錢,冰糖適量。
製法:材料洗淨,加水適量共入煲,以大火煲滾後轉文火煲約一個半小時,加冰糖調味,待涼後即可隨時飲用。
功效:清熱生津,健胃消暑。
註釋:甘蔗性寒味甘,有生津止渴潤燥的功效;紅蘿蔔性涼味甘,有清熱解毒,健胃消食的功效;馬蹄性涼味甘,能清熱生津,化痰消積;茅根性寒味甘,可涼血止血,清熱利水。


(四)山楂烏梅甘草水*
材料:山楂一兩,烏梅一兩,生甘草五錢,冰糖適量。
製法:材料洗淨,全數入煲,加水適量,以大火煲滾後轉文火煎約四十分鐘,隔渣後調入冰糖,待涼後可隨時飲用。
功效:清熱消暑,開胃消滯。
註釋:山楂性温味甘酸,有消食化滯,散瘀止痛的功效;烏梅性平味酸澀,有斂肺,生津止渴的功效;甘草性平味甘,能清熱解毒,調和脾胃。


*適合運動後飲用
(以上食療僅供參考,如有任何疑問,請諮詢註册中醫師)
文:盧肇聯
基督教聯合中醫服務暨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註冊中醫師
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