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子病無能焉,不病人之不己知也。

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

30-8-2015 蘋果日報:常捱夜濕熱致記憶差易倦 轉季潤燥 減亞健康困擾

訪問連結:




【本報訊】上班族及OL經常臉色蒼白、疲倦、睡眠質素欠佳,似病非病,西醫稱為亞健康(Sub-health),即介乎患病和健康之間,沒有針對性治療。若從中醫角度看,亞健康問題沿自體內失衡,部份與先天體質有關,亦受後天影響,如年輕人經常捱夜,加上濕氣重,變成濕熱,出現口氣、暗瘡、便秘等問題
。若工作壓力大則易精神不振,肝氣鬱結,不願起床。要改善問題重點在於調理,如清熱氣、補氣或補血。
記者:嚴敏慧
註冊中醫師盧肇聯表示,臨床上三至四成病人因亞健康問題求診,主要是感覺身體有些不妥,如輕微頭暈頭痛、皮膚乾燥無光澤、反覆腰痠背痛、經常疲倦、面無血色、難集中精神、記憶力變差、難入眠卻不易醒等,這些情況未能歸入任何疾病範圍,卻又真實地令人感到不適。
中醫學認為上述亞健康問題是體內失去平衡所致,常見是身體受濕影響。盧指,香港近海,空氣濕度較高,港人又經常外出飲食,食物較為油膩,加上天氣炎熱時,多逗留冷氣地方,並經常吃生冷食物,以上種種原因都會令人有「濕」表現,例如容易疲倦、胃脹、腹瀉等。

體內失衡 患病先兆

不同年齡層出現的亞健康問題也有不同,盧指,年輕人精力旺盛,經常捱夜不願睡覺,喜愛煎炸香口食物,容易熱氣,加上濕氣就會變成濕熱,出現口氣重、暗瘡、大便黏滯不爽等。中壯年人則多因工作、家庭兩忙,壓力大休息不足、飲食不定時,長期體力透支,較多為虛實夾雜,如肺氣不足容易感冒,脾胃濕熱易有腸胃問題,精神壓力大則肝氣鬱結,周身乏力,不願起床,「打工仔可能就會請病假」。長者較少有亞健康問題,因身體機能衰退,多數直接生病,而不是處於亞健康狀態。
天氣變化也會影響身體的內在狀態,盧表示,立秋、處暑過後踏入秋季,天氣開始變得乾燥,現時仍屆初秋,「燥」會帶熱,為之珉燥,越近冬天時,深秋的燥會變成涼燥,如身體未能適應外在環境變化,容易出現亞健康問題,未有理會可致病,如肺部疾病包括乾咳、氣管痕癢等。容易虛實夾雜體質的中壯年人,秋天可能會有更多亞健康困擾,一般使用蜂蜜、沙參、玉竹、百合、麥冬、梨等入膳,達潤燥作用,而濕熱底的年輕人在秋天或會感覺舒適一點。
盧指,亞健康問題可說是患病的先兆,若出現終日疲倦等卻不理會,日積月累會變為真正疾病。中醫治療亞健康狀態,目的在於調整身體內在平衡,例如有熱氣問題就清熱氣,氣虛就補氣,血虛補血等。除了中藥、針灸外,食療也要配合才能使身體回復到陰陽平衡狀態,回復健康。 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